企業在實施策略管理的同時,要達成管理的精細化,而這兩方面是德隆最為缺失的。
在市場逐漸成熟、競爭不斷加劇的情形下,企業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勢頭,管理精細化是關鍵,同時精細管理也是企業邁向世界一流公司的一道關口。
任正非在談到華為的成功經驗時,總是糾正說:華為還沒有成功,只是成長了。確實,企業的成功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企業的成功按級別依次升高分為三個層次:市場的成功、管理的成功與文化的成功。
德隆號稱聘請國際一流咨詢公司合作,然而在內部管理上表現出的粗放型管理的特征:追求由并購推動的規模增長,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中,憑借其得天獨厚的條件而迅速發展壯大;熱衷于哲學層次上的管理思路和經營戰略的思考,如在德隆的企業價值觀中,有一句話叫做“善用簡單的力量”,其意之一是具有不斷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結果更勝于過程;管理實踐中的形式主義,例如德隆總部形同虛設的 審計監督機制;管理浮于表面化、停留在“差不多”的層次。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企業對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粗放管理的諸多弊端和對企業的不良后果,紛紛向更為科學、有效的精細管理方式轉變。精細管理是一種高效、節約的企業管理方式。
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以建立完美的流程為中心,強調不斷地改善。市場需求急劇地增大,為國內企業迅速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機遇。企業迅速成長后,應當清醒地認清現實,抓住機會以加強對企業的管理,使管理精細化、節約化。企業應隨著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而相應地也隨之而變化,以建立科學的流程為中心,降低外界環境變化對企業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管理精細強調數量化、精確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嚴謹成為了一種習慣性的行為。管理者對成本情況、材料來源和增長趨勢等方面的因素都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夠的依據來支撐自己的判斷。強調各類數據的重要性、準確性,將管理數量化并提高管理的精確性作為企業管理的目標。精細管理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研究,來確定具體如何操作。
精細化管理更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公司關注企業的財務指標、收入、成本、利潤和資金周轉等狀況。提高產品質量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能使客戶滿意,銷售是為了增加公司的收入,公司不能為了改進質量而改進質量,而應想盡各種辦法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進而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歸根結底,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財務。采用什么樣的管理,主要看它是否能為企業和客戶帶來價值。
精細化強調對領導力的建設:精細管理能很有成效地幫助企業建立學習型的組織。必須實現個人英雄式的領袖風格向團隊領導的轉變,加強不同文化、理念的員工之間的溝通。一個企業要創新,必須加強對細節的關注,創新存在于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管理的一般法則是科學,那么在管理中細節就是藝術,成功的企業家可以不是管理方面的理論家,卻必須是管理方面的藝術家。企業管理最忌諱的是大而化之,精于細微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準。
細節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企業只有注意細節,在每一個細節上做足功夫,建立“細節優勢”,才能保證基業常青。一個公司在產品或服務上有某種細節上的改進,也許只給用戶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場占有的比例上,這1%的細節會引出幾倍的市場差別。細節決定未來企業競爭的成敗。“天使與魔鬼同在細節中”!
企業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管理精細化是關鍵。管理精細化,就是要讓企業從機會和市場的成功邁向管理和文化的成功,以期在競爭逐漸激烈、容量趨于飽和的市場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立于不敗之地,不斷完善流程,取得實效。
企業發展的速度與管理的精細化,就像彈鋼琴需要平衡。犧牲發展速度求精細化和犧牲管理精細化而求發展速度均不可取。企業越是成長順利,越是容易忽視管理問題。保持精細化與速度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與協調,這是對優秀企業的基本要求。
中國民營企業,特別是北方民營企業不缺勤勞不缺智慧,最缺的是做細節的精神,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根喝飲料用的塑料吸管,生產利潤只有0.8厘錢,可就在這樣小得不能再小的利潤空間里,卻誕生了全世界同行業中最大的一家企業——浙江省義烏雙童公司。這家公司生產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吸管,90%的產品外銷,每月的利潤達到60萬元。小小的吸管,拿到了世界冠軍。算“細”賬,不僅是要盯著細小的東西,更要達到精益求精,在小東西上產出大效益。
中國有句古諺:治大國若煮小鮮。說的就是一種駕輕就熟,游刃有余的經營之道。管理的最高的境界其實并不是沒有管理,也不是讓員工自我管理,而是把最復雜的問題用最簡單的辦法加以解決,這是最聰明的人把“道”與“術”運用得最極至時的境界。
企業成在經營,敗在管理的案例在中國比比皆是,疏于管理是德隆之死亡所在。其實,經營和管理之間既有明確的區別,又是無法割裂開的,相互依賴,互為基礎。經營注重的是“道”;管理的功用是建立秩序,對人的行為進行規范,它強調的更多是“術”。從經營角度看,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要保證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一個清晰具體的目標,一套與時俱進的競爭策略。一個強有力的執行機制,簡言之,也就是解決企業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怎么干?如何執行落地?這四個問題。從管理角度看,就是要讓企業全部資源都能夠集中在既定的目標任務上,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實現目標。其實管理行為所要解決的一切問題,都是一種對行為的糾正——糾正那些偏離了目標和標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