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語
冬季正是義烏紅糖飄香季,紅糖作為義烏著名特產,承載著義烏“雞毛換糖”的厚重歷史。從明末清初開始,義烏人就開始走街串巷,用“雞毛換糖”換取蠅頭小利,這也是義烏人最早的經商啟蒙。“雞毛換糖”精神激勵著義烏幾代人,也推動著義烏成為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城。
對此,吸管妞將結合“雙童”樓仲平口述的“雞毛換糖”經歷持續推出《你不知道的“雞毛換糖”》微信系列!
今天和大家分享系列第五篇:
挑貨郎如何度過除夕夜?
從1979年開始,我跟隨著爸爸在江西弋陽挑貨郎擔,那幾年的春節都會爬山越嶺去“雞毛換糖”。三十多年過去了, “雞毛換糖”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今天我繼續和大家來講講“雞毛換糖”背后的故事:
挑貨郎:別人越空,我們越忙
在我小時候,大家都盼著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可以吃到肉、年糕等一些平時吃不到的東西。而我們挑貨郎出去“雞毛換糖”恰恰相反,別人越閑的時候我們就越忙。
“雞毛換糖”最忙的時候一天要跑一百多里,每天可以換到幾百斤雞毛。如果運氣好的話,撥浪鼓一搖,小孩子們都會排隊拿雞毛來換,這個時候有可能一個村莊下來,貨郎擔就裝滿了。貨郎擔裝滿后我們會立即往回挑,把雞毛挑回家后趕緊出去挑第二趟,所以我們在除夕前后這幾天就特別忙,一般早上很早出去,晚上很晚才回來,風雨無阻,很少有休息的時間。
當然,在整個過程當中我也很享受,我們出去換雞毛,換到雞毛越多我們就越高興,干活就越有勁。在這樣高強度的勞動當中也鍛煉了自己,讓我現在不會太計較于自己的休息時間,挑貨郎擔不講究節假日,也不講究除夕,越是別人過節的時候反而是挑貨郎最忙的時候!
挑貨郎如何度過除夕夜
另外,除夕夜這一天東家不會讓外人住在自己家里,這是江西的風俗規矩,我們一定要遵守人家的規矩。挑貨郎一般會在老表家的屋檐下鋪上稻草席子,帶上棉被將就的住一個晚上。但我爸爸那幾年會到半山腰看山老頭那借用他山上的茅草鋪(除夕那天晚上,看山老頭暫時不住山里)然后我們用他的稻草鋪一下,帶上席子和棉被在山上臨時住一個晚上。
除夕夜除了不能住在東家家里之外,也不能在東家家里吃飯。那個時候我爸爸就在鋪子邊上用泥和磚做了一個小灶,拿來燒飯做菜用。所以除夕大年夜這頓飯,挑貨郎一定是在野外吃,而不是像過傳統的春節一樣,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一頓豐盛的除夕大餐,這也是“雞毛換糖”不為人知的一部分。
“雞毛換糖”就是這樣,越是別人過節的時候我們就會越忙,越到春節的時候你就越不能給人家添麻煩。“雞毛換糖”本質上是品格和精神的傳承,在經歷了那個年代之后,我們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大,會看淡很多東西,不與人計較太多,多為他人著想,有任何問題都自己解決。正是“雞毛換糖”的經歷讓我在創業過程當中,不斷地提煉心智,在解決問題上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