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雷軍、宗慶后等知名企業家被收錄名單中
同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財經媒體頻道《第一財經》,在2023年9月播出了著名主持人秦朔老師與樓仲平的訪談專題片《樓仲平:順時而變》,節目通過用“一根吸管”的實踐解析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小企業在有限條件下如何突破并穿越一個個越來越難的經濟周期,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新范式。
“雙童”樓仲平為何能成為“推動中國管理進步”的五十位企業家之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改變世界?中國杰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雨林
出生于浙江義烏的“吸管大王”樓仲平,1993年底創辦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經過他數年來的努力經營和順時而變的轉型,使之成為吸管行業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全球吸管產業三分之二的知識產權、專利權和著作權,幾乎都來自雙童提供的實踐與驗證支持。
順時而變:從貨郎擔到“吸管大王”
適應與改變,這兩個關鍵詞貫穿著樓仲平與他創立的“雙童”公司幾十年成長路。
在成為“吸管大王”前,樓仲平走過十多年的行商路,手挑貨郎擔踏遍大半個中國,最遠曾到達過新疆喀什。直到1988年義烏撤縣建市,經濟政策也從原本以農業為核心轉向明確的“興商建市”。同年樓仲平回到家鄉,偶然進入到吸管行業。
樓仲平還原雞毛換糖的場景
通過“小客戶原則”策略,“雙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雙童”重視人文環境,打造綠色工廠
以小博大:“隱形冠軍”的自我變革
一方面得益于義烏敏銳高效的市場環境與開放創新的經商文化,而另一方面也來自多年浙商精神熏陶后的自然轉變。樓仲平逐步找到內在的“小客戶原則”、“家文化”等適合雙童土壤的經營思維,也通過提高硬生產能力,為企業打下扎實的發展基礎。
然而,在長達十余年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后,樓仲平發現了隱藏的危機——在銷量占比第一的背后,實際上是企業發展、利潤增長的極限。他意識到雙童未來的發展,不在于吸管之外的某一個產品,而是義烏獨特人文環境下更大的創業空間。
“雙童”實行自主制創業裂變模式
因此樓仲平有了轉型的基本想法,與此同時向其他優秀企業學習,比如海爾的“人單合一”、華為的“鐵三角”等管理智慧,最終摸索到適合雙童發展的新路徑:回歸自組織,突破吸管主業、挖掘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形成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
樓仲平直播場景
而今扎根在義烏的年輕人,有著樓仲平曾經一樣的不安現狀與改變自我的強烈渴望。如何滿足年輕創業者們的需求,對樓仲平來說既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
如何通過以小博大,吸納更多年輕人,留住更多的人才?這是樓仲平正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他正在實踐的理念 ,如他所說:“以組織帶動創業、推動創業,應該成為中國未來鼓勵創業的一種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