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雙童”樓仲平受北大國發院邀請,在跨文化領導力論壇做線上直播《從義烏的數字化轉型看中國民營經濟的底層韌性》課程。這堂直播課上,樓仲平從中國造隱形冠軍的視角,帶領大家感受中國民營經濟的國際化轉型,及其歷次轉型中展現出來的底層韌性。
近期,“雙童”樓仲平受北大國發院邀請,在跨文化領導力論壇做線上直播《從義烏的數字化轉型看中國民營經濟的底層韌性》課程。這堂直播課上,樓仲平從中國造隱形冠軍的視角,帶領大家感受中國民營經濟的國際化轉型,及其歷次轉型中展現出來的底層韌性。
課堂伊始,樓仲平首先簡要地介紹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并講述作為典型的浙商企業,“雙童”早期是如何在互聯網浪潮下成為產業頭部企業的。在這個過程中,“雙童”的發展及成就離不開國際化轉型,也與義烏市場發展的一次次轉型密不可分。 “雙童”的成長離不開數字化
義烏一直被外界誤解,卻在這個過程中像“打不死的小強”,背后實質原因就在于不斷轉型,就在于民營企業的韌性。樓仲平用八個字總結浙商的品格和特質:內驅強大、自強不息。這一批浙江民營企業家有著明顯的草根性和游牧性,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有強烈的自主性和內驅性,能夠在生存困境中不斷突破。正如樓仲平自身的創業經歷,以及“雙童”在數字環境下的持續創新與轉型。
“雙童“30年來穿越一個個波動周期 回憶起2011的組織“大換血”,樓仲平坦言這個過程其實可以更平和,但由于跨文化背景的沖突,產生了一些企業管理的“陣痛期”。然而,也正是因為經過了這樣強沖擊的認知轉換,“雙童”之后“家文化”的實施就更為順暢。
“雙童”組織變革的也曾遭遇曲折
在這三十年間,“雙童”持續成長的背后,來源于數字經濟下對產品創新的理解。樓仲平指出:烏卡時代(VUCA ),根據當下的市場環境,唯有創新是穩定的增長引擎。實際上,大家對創新的認知是有誤區的,創新不一定是發明,不一定和技術有關。創新就是在原有的事物上不斷改變,從而獲得全新的產品。 “雙童”堅守創新,成就斐然
而感知到時代變化和產業變化,浙商在國際視野、世界觀、專業洞察力等方面的變革都做出適應數字化的轉變。電商、微商、IP產業、數字技術、浙商半壁江山;光電、光伏、新能源等新產業通道也不缺浙商身影。
義烏產業升級步履不停 與此同時,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沖擊,“雙童”也在嘗試跳出“系統之外”開啟第二曲線——自主制創業裂變模式,通過變革組織關系,引導員工內部創業從而激活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企業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這個過程中,“雙童”也取得了極為可觀的增長:2021銷售增長57.85%、2022銷售增長31.27%,2021至2022年期間共計增長107.2%! “雙童”創業體項目進化裂變
作為浙商的典型代表企業,“雙童”的發展之路映射出民營經濟的底層韌性。樓仲平最后引用李強總理的“四千精神”來作為結束語,鼓舞創業者和企業主們在新時代的浪潮下激流勇進,闖出一片新天地!
激流勇進的義烏
精彩的課程之后,是楊壯教授與樓仲平信息量滿滿的對話環節。從浙商強大內驅力的來源、聊到年輕創業者如何獲得內驅力,再從數字化如何讓企業提升效率聊到如何把握創新與專注之間的度。樓仲平還結合自身的經歷,耐心地將直播間的精選問題全部解答。短短半小時的交流互動讓觀眾們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