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政 屈凌燕
在浙江,不管是蓬勃發展的服務業,還是亟需提升的制造業以及被視為基礎的農業,如今都在與互聯網發生深刻的勾連,“互聯網+產業”正在浙江這個重視信息經濟的省份迅猛發展。
面對中國傳統制造業成本上升、利潤趨薄的“雙重擠壓”,在“互聯網+”大潮下,三次產業開始“引網入企”,改造原有的生產、銷售、服務模式,以互聯網思維重構傳統產業模式,為浙江塊狀經濟和產業模式帶來新曙光。
高端對接和夯實基礎并重
就在中國電子商務雄冠全球的時候,一條關于中國人到日本搶購電飯煲、馬桶蓋的消息讓所有中國制造業企業陷入深思。究竟什么是“中國制造”之基?擁抱、運用互聯網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產品質量跟不上、品牌沒有公信力,這樣的“中國制造”即使搭上了“互聯網+”這個大潮,能夠行穩致遠嗎?
不少處在市場前沿的企業家在思索。李如成說:“互聯網+在制造業這里應該倒過來——制造業+互聯網。互聯網是工具,最終要體現在質量提升上。每個行業都應該從基礎做起,把質量做好,制造業在質量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根吸管,輕得不能再輕,在“互聯網+”時代,還有前途嗎?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厘和分計算,有家企業的吸管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吸管雖小,但我們挖空心思去做。不去盲目和別人攀比,而是專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相信永遠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說。
這家注重企業員工成長的企業,有專門的80、90后電商團隊,在淘寶、微信都有營銷渠道,在擁抱、運用互聯網方面走在前列,與此同時,企業始終把質量、創新作為追求目標。“德國、日本制造業是中國制造業追趕的目標。他們的中小企業極具工匠精神,都有‘獨門秘訣’。”樓仲平說,把這些基礎的、簡單的事情做好,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企業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場和位置。
胡揚忠也認為,制造業企業還要繼續夯實基礎苦練內功,每年有進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現在世界好像變化很快,大家覺得企業只要有錢就沒問題。“錢怎么能買來現代化?企業是有機的,有的企業是幾代人做一件事情,如德國有很多‘隱形冠軍’,做配件的如軸承、皮帶等,他做到無可取代,就可以引領行業。”胡揚忠說。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單純說“中國制造”質量缺失并不準確,因為有不少企業的品質已經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但是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工業1.0”“工業4.0”并存。浙江省質監局質量處處長王青說,現在“中國制造”高端低端并存,但整體來看,核心的質量、標準問題仍舊缺失。“德國、日本的制造業建立在堅實的質量、標準引領之上,因此可以穩步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