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商報》記者:龔喜燕 錢關鍵
14年前,剛從安徽蚌埠一個小縣城初中畢業的李二橋只身來到義烏,到了一家生產吸管的小企業當一名小小的車間普工。他壓根想不到,10年后,這家名叫“雙童”的企業會成為行業老大,而在這個全球第一的吸管王國里,自己一沒學歷、背景,二沒特長,卻當上了公司高管。
2001年剛到公司當普通操作工時候的照片
上月底,在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首個總經理任命儀式上,當家人樓仲平將聘書交到了30歲的李二橋手中。這個消息在業內炸開了鍋,“這么年輕就當總經理,行不行?”有多大能力擔多大擔子,在樓仲平看來,他不是膽子大,也不是草率決定。能力并不是老板給的,而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李二橋不僅是CEO,將來干的好,也可能是公司的接班人。”樓仲平說。
“企業是有生理年齡的,不能等干不動了再找接班人”
雙童公司創建于1993年,現有員工500多名,這家公司在業內享有盛譽———不僅是中國吸管行業唯一一個中國馳名商標,也是全球吸管行業的第一品牌,是吸管ISO國際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被冠以“吸管大王”美名的樓仲平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他曾想過讓公司上市,但思來想去,覺得股份制改革可能是更適合的路子。另一件懸在他心頭的大事,就是企業將來讓誰來接班?
2003擔任統計員時候的照片
2003年參加市文明衛生監督活動照片
“企業是有生理年齡的,不可能等到我六七十歲,干不動了再來找接班人。”雖然像樓仲平這個年紀的義烏“創一代”企業主,大部分還在躬耕身行、埋頭賺錢,但樓仲平未雨綢繆,覺得要看到企業“二代”接班問題。他說,很多企二代,要么去海外留學,要么找個輕松、安穩的工作,未必適合接班。他的兒女也一樣,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事業。再者,他希望將辛苦打拼的企業交給信得過、有能力的人來當CEO,當他的接班人。
2004年擔任班組長時候的照片
“45歲時,我就開始考慮公司接班人問題,經過5年學習、觀察、醞釀,如今終于跨出了關鍵一步。”樓仲平說,現在完全讓這個30歲的年輕人來挑這么大個擔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他相信對方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005年6.5火災受到嘉獎表彰時候的照片
2005年8月受聘質檢部主任后的工作照
“選擇李二橋,不是火箭提拔,企業交給這樣的人放心”
看似說得輕松,但樓仲平選中李二橋,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1985年出生的李二橋,再過1個月就滿30周歲了。2001年9月,李二橋從老家初中畢業后,走進了義烏雙童公司,一干就是14年。從普工做起,當過包裝工、倉庫統計員、生產車間班長、質檢部主任、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到如今的“二當家”,他熟悉雙童的幾乎所有崗位。
2006年質檢部崗位工作照片
2009年聘任副廠長時的工作照片
沒學歷不要緊,實踐就是最好的老師。李二橋肯學習、愛鉆研,從零開始一頭扎進吸管行業。2008年,他帶頭完成義烏市科技攻關項目“生物質聚乳酸降解吸管”的研發,解決了吸管的環保污染問題,同年還代表公司,帶隊參與制定《聚丙烯飲用吸管》等3個吸管行業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013年,他又奔赴夏威夷等地,參與制定吸管產品的ISO國際標準《聚丙烯吸管規范》的起草編制工作,使雙童成為了浙江省唯一由單一企業承擔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起草編制任務的中小企業。
2008年參與起草制定吸管國家標準的照片
201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吸管ISO國際標準研討會工作照片
2013年參加中國蘇州吸管ISO國際標準研討會工作照片
在這個過程中,同是初中畢業、從最基層干起的樓仲平與他一路并肩而行,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既有意栽培,也在暗暗考察。“選擇李二橋,不是火箭提拔。我是經過長時間考量,尤其這4年,他跟我一個辦公室,我幾乎天天在觀察、了解這個小伙子。他勤奮、踏實、懂技術,在公司任勞任怨,從未計較個人的眼前利益,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我覺得將企業交給這樣的人,放心。”說著,樓仲平轉頭對李二橋說,“14年,不容易,你的發展就是企業的發展。”
2011年國慶晚會擔任主持人照片
“沒有秘訣,奮斗就是每天踏實工作”
對樓仲平的賞識,李二橋銘記于心。在雙童一晃十余年,他從未萌生離開的念頭。
他說,父母至今來過義烏5趟,每回都是小住。走前,父親總不忘交代一句:“兒子,你沒什么學歷,能力也不是很強,只要雙童要你一天,你就在這安心干下去。”
2014年參加吸管ISO國際標準研討會工作照片
李二橋把這句話牢牢記在了心里,也落實在了行動上。他把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最忙時,曾一個月沒出過廠門。他說,剛進公司那會兒,在車間當普工和倉庫統計員,一干就是3年,21歲晉升為生產車間主任。他從沒有覺得這些工作卑微,相反,只要上司交代的任務,他都盡心盡力干好,“我只有初中學歷,更要不斷學習。”
2009年到日本大阪企業學習交流的照片
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只要堅持心中那份信念、那份執著,付出總會有回報。
如今李二橋不僅買了車,還在老家縣城買了房。妻子也是安徽蚌埠人,兩人在雙童相識并走到了一起,一家人就住在廠里。所以,對李二橋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一家公司,更是一個溫暖的家。”他說,“企業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覺得,只有企業好了,我才能好。”
接過總經理的擔子后,他有壓力更有動力,暗自定下一個奮斗目標:要打造一個更精更強的雙童,不辜負老板和同事的信任。
在很多外來打工者看來,李二橋或許是一個人生贏家、勵志典范,但在雙童員工眼中,李二橋很好地詮釋了“奮斗”這個詞:不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是天天喊口號,而是每天踏實工作,做好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