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車干擾器-像魚電子-13080701712(微信同號)
汽車門鎖干擾器,又稱汽車門鎖阻斷器,主要是通過固定頻段的無線電射頻電磁波區間頻率震蕩的方式對汽車遙控器的發射信號進行阻斷,干擾車主鎖車,而且干擾器在阻斷鎖車信號源的同時,是不會對汽車回饋信號進行阻攔的,汽車同樣會出現鎖車鳴叫或車燈閃爍以迷惑鎖車人員誤以為已經完成了整個鎖車過程。
產品使用比較方便,無需在鎖車的同時進行電信號發射,提前開啟即可達到阻止鎖車的目的,目前產品幾乎對市面常見車型都可以達到阻斷的目的,包括大眾,豐田,日產,現代,福特,雪佛蘭,雪鐵龍,奔馳,寶馬,路虎,特斯拉等車型都可以。部分國產新能源車型會產生偶爾失靈的情況,但產品還在不斷完善,目前的產品為315HZ和433HZ頻段的雙頻段儀器,可以屏蔽的車型范圍比較廣泛,操作半徑為80-100米左右,和遙控器鎖車的距離相仿,屬于目前行業內頂流的產品。
樓仲平已在吸管行業堅持了20年,而在創業早期,他至少嘗試過20個行業。
因為堅持與專注,他把一根小小的吸管做到了極致,其企業發展案例也被收錄清華、北大等幾十所高校的MBA教材。一些與他同齡的義烏商人因盲目多元化正在備受煎熬,他卻依然閑庭信步。
如今,除了公司管理外,樓仲平經常受邀出席論壇并演講,分享其如何“堅守”一根吸管。
外界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在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的背景下,他的專注引起了共鳴。
掘金小吸管
1月中旬,《民生周刊》記者到訪時,因臨近春節假期,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格外繁忙。
采訪安排在晚餐時間,地點在樓仲平朋友開的一家餐館。他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因為第二天在深圳還有場演講,下午必須抽時間制作PPT。
談起PPT的內容,樓仲平說:“與你采訪的主題其實不謀而合。”年近五旬的樓仲平,坐在記者面前略顯靦腆。
義烏商人多經歷過“雞毛換糖”的故事,樓仲平也不例外。14歲那年,初中還沒有畢業的他,每天跟著父親和哥哥挑著百余斤的貨擔走街串巷。
靠著“雞毛換糖”,家里人一個春節可以賺到一二十元錢,這在當時已為數不菲。
也是從那年開始,義烏的貨郎擔逐漸消失。此后,樓仲平還賣過牙刷、搞過養殖,甚至做過“倒爺”,“總之什么賺錢做什么。”
從1979年離開“雞毛換糖”到上世紀的90年代初,十幾年間,樓仲平至少干過20個行當。“去過很多地方,遺憾的是,因沒有堅持,最終兩手空空。”1991年,他回到義烏,開始考慮找一個穩定的行業安身立命。
恰好當時義烏第四代小商品市場(即老篁園市場)剛建成,正在招商,樓仲平在市場里拿到了一個日用百貨攤位。
樓仲平回憶,一開始他其實根本沒想好賣什么,后來發現市場附近有條專業街,專賣臺州黃巖生產的塑料制品。于是,他就拿了一些在自己的攤位上代銷。
后來,代銷的產品越來越多,一米寬的攤板上居然碼了幾百種產品。當然,其中也包括吸管。“先是到廣東、福建一帶,把那里生產的吸管買回來在義烏小商品市場銷售,后期是替義烏大部分(十多家)工廠生產的吸管代理銷售。”樓仲平說。
兩年后,樓仲平的攤位成為當時市場里日用百貨類別的翹楚,一年凈賺二三十萬元。
善于琢磨的樓仲平并未滿足于此,他總認為,擺攤只是生意不是事業。1994年3月,樓仲平經銷吸管產品的一家企業老板找到他,說想花50多萬元購買一套全自動吸管生產線,但由于手頭緊張,只能把手上的半自動吸管生產線賣掉。
考慮到自己手里已經積累了一批客戶,樓仲平順理成章地花了5萬元買下了這套舊設備,然后在村里租了兩間民房辦起了吸管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小作坊,廠里干活的就我們夫妻兩人再加上我父親。”
依托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優勢,樓仲平的吸管生意開局不錯,但是,因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非常低。
1995年,樓仲平給自己的產品注冊了“雙童”商標,并在1996年通過媒體聲明“雙童”商標的獨家使用權。商標注冊成功后,他又花1萬元在當地的《金華黃頁》上做廣告。因在行業第一個吃螃蟹,他甚至遭到同行嘲笑。
主意已定的樓仲平從此“一意孤行”,不僅繼續花錢“吆喝”吸管,而且還不斷增加預算。2004年,雙童公司搬進了新廠房。如今,公司產值達到2億元,小吸管成就了樓仲平的大事業。
轉彎電子商務
樓仲平坦言,由于在經營雙童公司前他曾干過至少20個行業,因此覺得專注彌足珍貴。開始做吸管的時候,他曾暗下決心,這輩子絕對不再換行業了
但在雙童公司走向穩定后,樓仲平也曾走過彎路。不喜社交的他對電腦有著特別的感情。1995年,因為注冊雙童商標時需要對商標文件設計打印,在打字復印社,他第一次發現了電腦的神奇。
隨后,他花了1.3萬元買了一臺當時最先進的486電腦,使用的是DOS系統。第二年,聯想推出了安裝有Windows 95系統的聯想天秤電腦,他又毫不猶豫地買了一臺。很長一段時間,他對電腦幾近癡迷,打字,制圖,上網。
在網上,他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世界,并在義烏企業由內貿轉向外貿的路上搶先了一步。在外國人還不知道義烏的時候,他就利用電腦聯系上了國外客戶。
不過,也正是因為對互聯網的酷愛,樓仲平中途走了彎路。2009年,有了一定資金積累的樓仲平再次想起了電子商務,花了90萬元購買了淘金網域名。“當時有媒體還報道過,說義烏神秘富豪花近百萬元購得淘金網域名。”樓仲平自嘲道。
樓仲平將淘金網定義為百貨平臺。從名稱上看,他希望這個平臺能夠和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一樣。他也非常努力地去做了。一次,樓仲平腰病犯了,疼得每天只能平躺著,但為了參加淘寶大學的一次封閉式培訓,他還是忍著腰痛跑到杭州,一直堅持到培訓結束后才回義烏。
然而,最終的現實是,在花費了兩年時間后,樓仲平發現電子商務并非高效率、高科技的生意,而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想做一個和淘寶一樣賺錢的平臺比登天還難。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自己把精力放在了淘金網,雙童公司出現了嚴重問題,制度缺乏,失去了活力。“如果我當時再不回歸,現在可能雙童公司已經不存在了。”說起這些,樓仲平聲音有些低沉,那兩年他非常苦悶。
“也不是一無所獲,做淘金網那兩年,我接觸了很多思想活躍的年輕人,理解了電子商務對雙童吸管的影響。”樓仲平說。
回歸專注
此后,樓仲平一直堅持著最初的承諾,在回歸之后更加專注。
在土地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很多像他一樣規模的企業投入房地產,但他抵擋住了暴利誘惑。“幾年前,義烏周邊有個地方有意讓我過去,給幾百畝土地,但我權衡再三,還是決定放棄。”樓仲平說。
樓仲平有另一番考量。“我如果同意了,肯定要建廠房,擴大生產規模,自有資金肯定不夠,需要融資,這意味著風險增加。”
喜靜的樓仲平善于思考,他并不否認利用金融手段將企業做大做強,但前提是一定要可控。他喜歡老干媽掌門人陶華碧的經營理念,在演講中也多次提起,那就是用最少的社會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
“一瓶土得掉渣的辣椒醬,在最近3年創下了繳稅18億元、產值68億元的成績,并間接帶動了800萬農民致富。老干媽成功之處不在于產值和規模,而在于其用自身樸實的‘經營信仰’在占用最小社會資源下,創造出一條與這個時代主流經營環境‘背道而馳’的企業發展道路。”在一次演講中,他如此說道。
具體到雙童公司,這家2億元左右產值的企業,目前只占用了18畝土地。而按照義烏的平均工業產出則需要100多畝地。
這樣的袖珍廠區,在義烏也是有名的生態示范點。早在2003年,雙童公司就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統”和“中水回用系統”,一是將幾萬平方米的地表雨水全部進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經處理后全部用于解決生產車間生產冷卻用水;二是將近千名員工用過的生活廢水回收處理,處理后的中水再全部回用于員工寢室的抽水馬桶、綠化澆灌、道路沖洗及部分無衛生要求的工業冷卻用水。
此外,雙童公司還把工業余熱進行收集利用,把收集的余熱處理后輸送到需要加熱的車間工段,把余熱水直接送到寢室供應員工隨時洗澡洗衣。
“這一方面減少了水電消耗,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樓仲平表示,這些設備投入也就幾百萬元,且是一次投入長期受益。
這些都源于樓仲平的設計理念,他利用自學的電腦知識制作復雜的工程安裝圖。為了解決安裝問題,他還專門制作了安裝手冊,精確到機器安放的經緯度。
為了讓雙童公司更加專注于主業,他們已經出臺了兩個五年規劃,時間分別定格在2005年和2011年。
2005年9月11日,雙童公司發布第一個《企業發展五年規劃》,不是立下雄心壯志,而是“做減法”;2011年11月13日,發布第二個《企業發展五年規劃》,堅持持續創新。
樓仲平表示,正在制定的第三個公司五年規劃出來后,他將逐漸退出公司日常管理,更加專注于戰略規劃。未來接班的是目前公司的常務副總李二橋,這位來自安徽的80后年輕人,從普通員工做起,在雙童公司已經干了10幾年。
針對2014年國內制造業出現的問題,樓仲平認為,這都是耐不住寂寞、禁不住誘惑、缺乏專注精神使然。“以德國為例,為什么德國會有這么多大企業、好企業,因為他們高度專注于某一個窄小的細分行業。德國制造體現的是工匠精神,追求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來源: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