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7-4-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4262次
一絲一毫,這是小的不起眼了。然而,就是在只有8毫錢的利潤空間里,居然能夠冒出世界同行業最大的一家企業。
在中國著名的商貿城義烏有一家其貌不揚的企業——雙童吸管公司。市委書記樓國華說:“別看這家企業小,它可是‘世界冠軍'呢!”記者將信將疑地進去探訪。廠房的小院子里停著一輛企業的運貨車,車身寫著“雙童吸管--力創全球最大供貨商。“其實,我們已經做到最大供貨商了。”公司副總經理張國俊笑著解釋:公司5年前從事出口,現在90%以上的吸管外銷,一年的產量占了全球吸管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世界各地都在用“雙童”的吸管。 這家企業的產品,就是大街小巷到處可以看到的喝飲料的那種塑料吸管。一根細細的吸管,能賣多少錢?張國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平均銷售價在每支8厘—8.5厘錢之間,其中原料成本占50%,勞動力成本占15-20%,設備折舊等費用在15%多,純利潤約10%。也就是說,一支吸管的利潤在8毫--8.5毫錢之間。”他強調。
為了節約成本,公司到了一切都“絲絲入扣”的地步:夜里的電費成本低,公司就把耗電高的流水線調到夜里生產;吸管制作工藝中需要冷卻,生產線上就設計了自來水冷卻法……當然,產品的最終質量必須是過硬的:吸管要耐熱,所采用的塑料就必須符合安全標準;不同國家的客戶對吸管的顏色、形狀有不同的需求,有的甚至只需要黑色的吸管,公司就要及時開發。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張國俊說:“不精打細算,我們就保不住微利。”這樣的小企業,當然也不可能像人家那樣大規模地招商洽談。外商是怎么引來的呢?張國俊說,主要靠互聯網。公司在全球有名的網站上撒布了自己的產品介紹,在浙江網交會上也是在同行業中率先登場的。許許多多素不相識的外商就這樣引來了,而且幾乎沒有什么招商成本。不過,張國俊也坦言:正因為產品不起眼,別人不屑于生產,“雙童”反而做到了最大!“雙童”誕生不到10年時間,市場覆蓋率卻驚人增長。如今,公司每天有2個集裝箱柜子約8噸重的產品運往世界各地。
8噸的產量相當于多少吸管?張國俊拿起一支細細的吸管說:“大約是1500多萬支。”他測算說,小吸管給公司帶來的利潤是每月40萬元,而且市場非常穩定。現在“雙童”又在向塑料口杯等不起眼的領域擴展,同樣很順利。“其實,在義烏有許多這樣的企業。”義烏市市長吳蔚榮說,這些企業的產品往往是針頭線腦、襪子拉鏈之類,并不起眼,但它們的市場卻大得驚人。“看來,無論產品大小,利潤多少,有市場的企業就是好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