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工商學院“雙童”樓仲平講座現場
“雙童”樓仲平《數字經濟下的產品創新》課程分享
——淺談產品要素拆解重組
義烏工商學院“雙童”樓仲平講座現場
“雙童”樓仲平《數字經濟下的產品創新》課程分享
——淺談產品要素拆解重組
課程開始,“雙童”樓仲平指出:烏卡時代,根據當下的市場環境,唯有創新是穩定的增長引擎,隨后“雙童”樓仲平帶領同學們圍繞“什么是創新”這一問題進行了互動。
樓仲平向同學們提出互動小問題
經過短暫的互動后,“雙童”樓仲平說道:“實際上,大家對創新的認知是有誤區的,創新不一定是發明,不一定和技術有關。創新就是在原有的事物上不斷改變,從而獲得全新的產品。”
《數字經濟下的產品創新》課件PPT
此外他還強調:“我們需要小心隱含假設的思維慣性,用全新的思路打開全新的世界,尋找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占領市場,發揮潛能。數字經濟下,所有產業的所有產品都值得我們重新做一遍。” 何為“隱含假設” 在課程中,樓仲平還通過兩個思維游戲打開了同學們對于產品創新的全新思路,最后以“雙童”為例,講述如何破除隱含假設:
吸管為什么一定是用來喝飲料? 吸管為什么一定只能賣幾厘錢? 吸管為什么一定要塑料材質? 吸管為什么不能做品牌? ……
“雙童”不斷地對原有的要素進行拆解和重新組合,從而持續地去獲得一個“新組合”。正是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讓“一根吸管”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從而打破了大家對“吸管”的傳統認知,也破除了所謂“吸管僅僅只能用來喝飲料”的隱含假設!
跳出隱含假設,尋找基石假設
簡單來說,產品邏輯是要素的“疊加之和”,是1+1=2,是成本疊加再加上合理利潤的預期值。所以,透明、對稱,你與競爭對手之間是完全的正面競爭。而商品邏輯是非對稱的,它隱含的競爭要素更多體現在人文性和精神性上,如品牌、渠道、技術和體驗服務上,從而讓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由此產生非對稱競爭,以實現更大的價值創造。
要素的基本功是組合和拆解
課程結束后,樓仲平與現場的學生們進行互動,針對大家提出的疑惑,耐心分析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師生之間侃侃而談,氣氛融洽。
“雙童”樓仲平在課堂結束后留下與同學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