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創業者來說,沒有所謂的成功,只有不斷的成長!
如果你聽過樓仲平的專題分享課,一定會對他擲地有聲、頻頻迸發的金句感到印象深刻,也一定會被現場熱烈的掌聲和陣陣歡呼的氛圍所感染!這位60后究竟為什么要去追求持續成長?又是什么讓他擁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呢?這其中的奧秘,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處在什么樣的時代?
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正處于怎樣一個時代。海底撈關停300家門店,新東方退租1500個教學點。暫停、放緩、擱置,可以說是這兩年里我們聽到最多的關鍵詞。現在企業應該怎么辦?創業者應該怎么做?人人都在問這些問題。
其實,在樓仲平的成長歷程中,也有像現在這樣重要的四個時間節點:
1979年,個體生存困難,被迫成長,成為挑貨郎,到江西弋陽去雞毛換糖。
2010年,團隊發展陷入瓶頸, 推動企業改革,再造經理人,解決二代傳承問題。
2020年,通過組織變革將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為一個創業共享平臺
2021年,后疫情時代,思考企業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下,如何獲得成長?
樓仲平PPT節選
無家底、無背景、無學歷的樓仲平,可以說是深刻體會到自己和企業都是一步步“被迫成長”。因為身處在這個巨變時代,商業社會的運行邏輯在持續地發生巨大的變化。
回望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可以發現:
三十年前:壯著膽子就能掙到錢
二十年前:閉上眼睛都能掙到錢
十來年前:極致努力也能掙到錢
但今天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沖擊著整個社會快速發生巨變。今天我們面臨的環境,有著許多不可回避的問題,要素成本劇增、人口紅利消失、福利水平持續提高。
我們發現,以往靠資源配置、人脈關系、人口優勢等獲得的成功經驗已經逐漸失靈,原有的一切開始失效。這個時代已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時代了。
樓仲平的分享照片
巨變時代下,企業需要不斷成長!
在如今這樣的后疫情時代,幾乎每個領域,都有品牌逆勢崛起。商業本質其實并沒有改變太多,疫情只是一個加速器,加速新消費趨勢以及企業的轉型升級。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需要持續的成長,下面以“雙童”為案例:
“雙童”自2005年,就開始通過制定《五年發展規劃》來指引企業生存發展,給公司帶來了產業鏈提升的黃金十年。
但2015年以后,在持續增長受限的現實情況下,我們逐漸意識到原來的“經驗”已經逐漸失效,原本所謂的“成功模式”已經不適用于“雙童”未來發展訴求。面對時代的不確定性,雙童第四個《五年發展規劃》短短半年被修訂并廢止,并明確后續不再推行《五年發展規劃》。
樓仲平PPT節選
此后,“雙童”理解到工匠精神不是一輩子只能專注于一個產品,而是專注于事業,因而打開了封閉的僵化思維,打開了自我設限的產業天花板,打開了團隊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傳統管理枷鎖,推動成立自營體自主經營引導部分核心員工向經營者轉變。
在此過程中,“雙童”實現傳統制造的“管理分工”向“共生協同”轉變,從視工匠精神為一成不變的極致專注到適應巨變環境下的組織成長轉變,努力保持與環境協同。
“雙童”的核心價值觀
樓仲平PPT節選
如何在時代巨變下不被淘汰已經成為每個創業者的必須面對的課題。這是一個只有不斷突破,而沒有永恒結果的過程,需要我們時刻做好準備,因時而變,從而在巨變時代下不斷進步。正如樓仲平所說:沒有所謂的成功,只有不斷的成長!
創業者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保持活力
樓仲平曾在分享中說過:“既然創業者無法享受成功之美,那就需要突破自己,享受成長的味道。在近十來年里,我將最大的精力花費在了重構與年輕人溝通對話的鏈接能力上。”
他認為,“年輕人”是這個時代的主人。他們更能接受新的變化,更能理解新鮮事物,更能獲得新的機遇。50后、60后、70后們只能更努力地向年輕人靠攏,向年輕人學習,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才能在不確定的時代下保持活力!
那么,在不確定的時代下保持活力,這背后其實就存在一個自然規律:
樓仲平分享的“組織活力”PPT頁面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