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逢一個創新的變革時代,一路狂奔,也許僅能不被時代拋于腦后。
有時候,這個世界并不是十分“友好”,在很多機會面前,人們總是更加青睞于“有經驗”的一方。
但在這樣高度變化的時代下,經驗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今天,吸管妞就結合雙童樓仲平的觀點和大家分享經驗這個話題:
154年前的《紅旗法案》
首先,讓我們來看個小案例:
1865年,由于懼怕汽車速度過快撞到行人,英國議會出于安全考量通過了一部《機動車法案》,即后來被人嘲笑的《紅旗法案》。在這部法案中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必須在車前面50米以外做引導,還要用紅旗不斷搖動為機動車開道,并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每小時6.4公里)。
英國紅旗法案直接導致一個結果:讓汽車等于馬車,也扼殺了英國在當年成為汽車大國的機會,隨后,汽車工業在美國迅速崛起。1895年,整整耽擱30年后,紅旗法案被廢除。到1896年“紅旗法”被廢止之前,英國對汽車的研制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在英國汽車發展史上留下了可悲和恥辱的一頁。
在今天回想這個案例,我們會覺得很可笑。但在150多年前,英國人卻鄭重其事地討論并頒布了這個法案。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這就是“經驗”在作祟。我們現代人之所以覺得《紅旗法案》很可笑,是建立在我們對如今汽車的認知經驗上。而當時的英國人則是建立在對當時盛行的馬車的認知經驗上。
這說明隨著時間的后延和時代的轉變,我們的思想認知也會隨之而發生改變。因此,在時代背景的轉變下,我們原先認知的經驗,可能讓我們走在完全扭曲的路上而不自知。
正如熊彼特曾說:多少輛馬車相加也得不到一輛火車。如果我們思維不突破,一直陷在自己的經驗怪圈中,那么到今天,我們可能只有跑的更快的馬車,而非發明出汽車、高鐵和飛機。
正如創業者如果一味用過去的經驗去決定企業的未來,那么如今社會上絕非能出現像華為、阿里、騰訊等科技獨角獸企業。
我們不能否認和回避經驗的重要性。許多時候,經驗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減少犯錯,提高效率,能夠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行動和決策。但是,我們也需要反向思考,“經驗”真的可以完全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嗎?
樓仲平近些年來努力向知識界和學術界靠攏,又加入了混沌大學開啟“第三次知識重構”,接觸到了許多關于“認知升級第一線性原理”等思維模型,從而獲得經驗之外的知識,看到感官之外的原理和邏輯,并將這些思維模型運用到了“雙童”的經營實踐當中。
巨變時代下
雙童原有的經營模式逐漸失效
接下來,讓我們再以“雙童”為案例繼續認知“經驗”這一話題:
“雙童”早在2005年發布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時,就明確了要“做減法”。通過錯位競爭,把原本用于購地的資金投入到企業的商業模式改造和創新提升當中,給公司帶來產業鏈提升的黃金十年。
但在2015年以后,在持續增長受限的現實情況下,我們逐漸意識到原先堅持的“做減法”模式已經慢慢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
· 2016年9月“雙童”第三個《五年發展規劃》發布。但在發布以后,我們也發現在巨變時代下,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外部環境就會產生巨大變化,企業經營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
· 而在2017年3月,原先的《五年發展規劃》被推翻修訂,明確“人力資源優化、實施機器換人、追求快速增長”作為未來五年“雙童”新的發展戰略。
· 到了2017年底,新的《五年發展規劃》再度被推翻,并明確了公司以后不再推行《五年發展規劃》。
· 在以上過程當中,我們意識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什么是可以一直不變的。巨變時代下,我們原本所謂的“經驗”已經逐漸失效,原本所謂的“成功模式”已經不適用于“雙童”未來發展訴求。
吸管產業“一夜之間”發生巨變
另一方面,“雙童”在產品上也在不斷創新和迭代。
“雙童”從1994年開始生產塑料吸管,但在2005年,我們就研發出了PLA可降解吸管及紙質吸管;2019年,“雙童”可食用淀粉吸管震撼面世,不銹鋼吸管、玻璃吸管等環保吸管也相繼推出……
近年來全球掀起了限塑熱潮,在這種抵制白色污染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塑料吸管“首當其沖”成為了“世界公敵”!
但“雙童”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做好準備,雖然塑料吸管銷售量直線下滑,但開發的可降解吸管異軍突起,成為了香餑餑,吸管產業也因此發生了全球巨變!但如果“雙童”仍然追求過去的經驗,只生產塑料吸管,沒有早十年去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還能繼續生存嗎?
也基于此,“雙童”經過深度的思考、分析后逐漸做出戰略調整,突破原有“只做一根吸管”的思維禁錮,決定在生物質材料包裝領域(可降解保鮮袋、產品包裝袋和垃圾袋等)發展“第二曲線”,實現企業的跨越式持續發展。
有一句話說得好:沿著舊地圖,一定找不到新大陸。如果我們還依據二三十年前的經驗來判斷當下和未來,不正是一次次的在翻找“舊地圖”嗎?
所以,作為創業者,應該撇開大多數人都能看到的機會,撇開大多數人依賴的經驗主義,另辟蹊徑,通過新思維去思考問題,去思考和反向追問,從而獲得一個更好的結果。
樓仲平認為,在巨變時代下經驗不可能一直適用,唯有敢于主動歸零,創業者才能有更大空間去接受未來的新視界,企業才能持續“活下去”。
最后,還是用一個愛因斯坦的小故事做結尾,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啟發: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當教授監考考試,考完之后,他的助手跟著他走,小心翼翼的說:“博士,你為什么給同一班的同學出的考題跟去年的是一樣?”
愛因斯坦說:“答案變了。”
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市場還是這個市場,行業還是這個行業,顧客還是這個顧客,你還是你,但是答案變了。
別讓昨天的經驗成為今天的絆腳石!
>>>>身處在巨變時代,創業者要敢于主動歸零,擁抱不確定性;
>>>>努力跳出原來的舒適圈、跳出原來的人際關系圈,才能促使自己重新融入進步的圈子、知識的圈子!
>>>> 和“雙童”樓仲平一起加入混沌大學吧,這里有深深影響樓仲平的思維模型課,也有能夠讓你迅速了解大咖創業底層邏輯的商業案例課,更有專家帶你分析機會的行業前沿課!
趕快加入吧,和樓仲平一起認知升級
還等什么,
趕快掃碼加入混沌大學創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