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雙童”樓仲平受浙江省塑料行業協會邀請,和100多位企業主們分享了《前瞻性經營思維》課程,緊緊圍繞雙童產品質量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展開經營思維分享。
打破“隱含假設”,認知事物真相!
課程開場,樓仲平就開始“破界”,引導大家:跳出故事,跳出案例,從而引起大家深刻的思考,去探尋商業背后那些看不見的真相和商業思維中最底層的原理。
緊接著,樓仲平引導大家突破思維遮蔽,打破隱含假設!
以“一根吸管”為例,很多人認為吸管就值幾厘錢;不過是用來喝飲料的,質量上只要過得去、差不多就行,不需要制訂標準。這些就是大家在認知事物時,存在的一種“隱含假設”,我們很容易被它所限制,形成固定的思維認知。唯有打破對產品的“隱含假設”,才能突破遮蔽你思維的“牢籠”!
在突破“隱含假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對產品進行不斷的要素拆解,從而理解產品之外還有其“內在屬性”。唯有“拆開”才能看到“更多的真相”!
產品本身只是要素疊加之和,如:1+1=2。但商品是在產品之外不斷疊加常人難以看見的內在屬性,我們可以通過“要素拆解”看到這些屬性,如產品的質量、標準、創意性,文化性等,從而讓產品內在的屬性不斷外延,改變產品的要素成本疊加從1+1=2,逐漸轉變為1+1=N,繼而實現產品內在價值的全面提升。
我們通過對產品要素進行不斷的拆解,讓我們看到全新的產品內在屬性,從而構建出一個全新的產品思維模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認知到商品并非只是產品本身,還存在著遠大于產品本身的“附加屬性”,商品是“要素疊加和交換”的“價值涌現”!
“雙童”就是打破了“一根吸管”質量不重要,不值得做標準的“隱含假設”,通過要素分解、擇優選擇、重新組合,持續不斷地抓質量、訂標準,并不斷優化完善,在產品之外疊加了更多的屬性,轉變為商品,從而將“一根吸管”做到極致!
所謂成功得益于太多人過早的放棄!
隨后,樓仲平用“閾值擊穿”的思維工具,來著重分享“雙童”產品質量和標準建設工作。
同樣,樓仲平建立了一個命題:所謂成功得益于大部分人過早的放棄!
首先,引導大家理解企業經營當中處處都隱含著閾值效應,而閾值擊穿,就是持續積累下打破原有均衡(邊際效應)而引發質變,用通俗的說法也稱“死磕”。
以“一根吸管”為例,1997年10月,樓仲平初次結緣日本商人桑原道昭先生,2000年開始隨桑原道昭先生到日本各地拜訪客戶,參觀企業,希望開發日本市場。但由于“雙童”當時生產條件和技術條件根本不具備,“雙童”開始下決心進行《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方面提高公司產品質量。終于,經過三年的接洽和開發,“雙童”終于獲得了第一個日本客戶。由此可見,“閾值擊穿”是一個長周期、慢見效、重積累的過程。
由于達到閾值均衡之前看不到過程的積累和呈現,因此需要我們:
建立信仰、拉大尺度、持續死磕!
“廁所革命”推動質量變革
接著,樓仲平著重分享了“雙童”的質量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死磕”。“雙童”的質量建設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影響。
“雙童”最早遇到的問題就是廁所。2002年9月,經歷三年開發接洽的日本客戶對“雙童”進行現場審核,全廠大動員,清理、整頓、把設備都擦的干干凈凈,但日本客戶到車間上個廁所后就不辭而別了!
受此影響,2003年“雙童”在建設廠房后,就將所有公共洗手間全部按“五星級”的標準進行裝修。因為,一個企業的洗手間最能體現企業的經營理念,所以要生產出優質的產品,洗手間就應該是企業最干凈的地方。
但廁所改善了,重大質量事故卻還在不斷發生!前前后后七八年的時間里,“雙童”在日本市場栽了不少“跟頭”,虧損了大量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底選擇“死磕”還是“放棄”?
最終,“雙童”選擇了“死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認知到,質量體系建設,除了硬件之外,還需要制度化管理。
制度完善推動質量提升
2004年-2005年。“雙童”陸續推行了《企業衛生管理手冊》、《寢室管理大綱》 和《企業行政管理手冊》、《崗位考核大綱》等一系列衛生和作業規范文件,逐步轉向精細化管理。
雖然“雙童”建設了完整的制度體系,但這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2009年4月,“雙童”出現了一次重大事故。這一次,“雙童”仍然選擇了“死磕”!在經過仔細分析之后發現,我們的重大質量事故不是發生在技術和設備上,恰恰發生在毫不起眼的細節上!
文化引導促成員工形成質量意識
由此,我們認知到:質量的改善僅有硬件和制度是不夠的,更需要不斷提升每一位員工的素養,形成高度統一的群體意識 。自此,“雙童”質量文化開始逐步完善,通過硬件環境和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用精細化管理的方式改變員工的意識和習慣。
比如:“雙童”每個衛生間內配置的科勒牌水龍頭價格就高達500多元,十多年過去至今沒有壞過一個。但如果換成普通的幾十塊錢的水龍頭,每年更換維修,就產生了水資源浪費、人工資源浪費、破窗效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成本遠遠大于500多元一個的水龍頭!
其間邋遢的環境因素、低質的生活氛圍、產生的“破窗效應”給員工造成長期負面的影響,實則就大大高于企業一次性投入優質硬件的成本幾倍。
對企業來說,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對員工的感化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所以,企業把應該眼光放長遠,注重員工的生活品質,在改善員工工作生活的同時,形成精細化管理氛圍。個體習慣依附于“群體意識”,久而久之,員工受制于群體意識下會逐漸產生自律,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素養和衛生習慣,反過來又會促進群體意識的高度趨同。
所以,好的企業文化能解決80%的管理,一旦形成了群體自律就不再過多依賴強制性制度管理,從而形成企業特有的文化價值觀!
“雙童”在質量體系的建設前后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惜代價,死磕到底,最終徹底占領日本和歐盟市場。這十多年里,“雙童”也逐漸認識到好的企業文化能解決80%的管理,只有“精致的文化”才能生產出精致的產品!
死磕23年,包攬吸管行業所有標準!
除了十多年“死磕”質量體系之外,“雙童”還有一件戰略性事物也是23年如一日,死磕到底——制訂標準。
主導標準制訂是一項極為枯燥、繁雜、緩慢、間接,需要堅定意志、持續死磕的決心,但“雙童”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雖然主導標準制訂不能給企業直接創造效益和產出,但能讓我們始終站在產業角度、廣度和高度,從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產業宏觀態,看到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二十多年持續“死磕”行業標準的制訂,讓“雙童”始終站在行業的制高點,直接推動企業的品質意識的建立、改善和提升,直接影響企業的品牌傳播,并最終獲得全球吸管產業的話語權、規則權和定價權,成為全球吸管產業的領導者!實際上,所謂的成功得益于太多人過早的放棄,正是因為選擇了“死磕”,“雙童”才有了今天!
樓仲平兩個小時的課程結束,不僅獲得了在座企業主的陣陣掌聲,也讓各位企業主對質量管理有了全新的認知!創業者沒有成功,只有成長!
最后,樓仲平也鼓舞大家選擇創業就不要輕言放棄,并邀請各位企業主到“雙童”參觀交流!期待大家的到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