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雙童”推動企業重大改革,讓團隊直面“生死劫”,認知到雙童離“死亡”只有六個月,以此激發員工危機感!在改革推動大會上,當家人樓仲平破天荒提出了一個觀點:“‘雙童’不是你的家、沒有‘動力’請回家!”很多人看完以后都會產生疑惑:“雙童”不是一直倡導“家文化”嗎?為什么樓仲平會提出這樣一種觀點?
下面,吸管妞就和大家分享“雙童”改革系列激發篇:
“雙童”基于人性的需求,一直以來對員工十分關愛,突破傳統管理理論的教條,建立以“人”和“家”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在“雙童”,我們給員工提供了所有免費“吃喝拉撒”的高硬件配置,并為員工提供全方面的后勤服務保障。為了能讓員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不再擔憂夫妻兩地分居、留守兒童、農民工性饑荒等問題,“雙童”也鼓勵價值型員工把配偶、老人和小孩接到公司就住,最大程度上解決價值型員工的后顧之憂,鼓勵員工和員工家屬為企業做出奉獻!
雖然在打造“家文化”過程中,“雙童”也做到了用目標、責任、權利來聯結,用各種制度規范來支撐“家文化”理念。但在一個組織里,天然就容易以裙帶為本,以情感為本,以資歷為本,從而容易忽視“以奮斗者為本”。
“雙童”原有家文化現象下,群體容易陷入到情感之中,員工會認為公司基于人性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從而不講奉獻,不講付出,缺乏“動力”,容易出現人際關系復雜化、小圈子,血緣關系的紐帶。
在這樣的環境趨勢下,“雙童”落后的考核和用人機制導致層級觀念根深蒂固,以“績效和競爭”為衡量的人才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以致無法形成人才有效競爭,冒尖和突破的人才競爭環境尚未形成。在激勵桿杠空間不足下(平穩組織生態)難以產生優秀奮斗者,形成思維定式后抑制了組織成員的突破和創新,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大鍋飯混日子!雙童堅定推行“以奮斗者為本”
基于“雙童”家文化容易產生的結果,“雙童”在倡導家文化的同時,提出了“雙童不是我的家”觀點,提倡“以奮斗者為本”,時刻提醒員工:公司不是你的家,公司是講創造與奉獻的,如果你沒有創造價值,你就可能被替換甚至淘汰。
以華為為例,任正非說:“如果員工感恩于我,那就說明我做錯了。”剖析這句話的深層原理,任正非的意思實則是:企業是一個運行當中的商業團體,它的本質是建立在“責、權、利”平衡上的。華為是極為崇尚科學管理的企業,倡導“以奮斗者為本”,倡導“公司不是你的家”,員工和企業是一種契約關系,員工付出勞動,企業給予報酬,強調感恩是用虛無縹緲的道德去“綁架”員工!
“雙童”此次推動企業重大改革也是為了激發組織活力,通過“向死而生”的命題假設,強烈喚醒全體員工保持危機意識。
與此同時,我們將“以顧客為本”、“以奮斗者為本”列入《雙童經營哲學》作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基于科學管理在機制上發揮人性的激情,打破教條和大鍋飯,讓多擔當者多得,讓逃避者少得,讓無能者出局,讓后來者敬畏,讓能者居高位,從而解放自己做更重要的創造!通過此次改革機制,讓那些在公司里混日子的人徹底淘汰出局!
為什么要以“奮斗者為本”?由于人性的弱點就是隨年齡增長或資歷的增長,其意志力就會下降、知識技能會逐步退化、認知能力會逐漸老化,我們講“以奮斗者為本”也是要克服人性弱點,通過自我反省、自我突破,形成終生學習、獲得持續成長!
實際上,“公司不是我的家”觀點并非是企業的冷血,而是讓員工從情感上割棄對公司的依賴,從而督促其價值創造。
在新時代背景下,僅有保健因素沒有激勵因素是無法打動員工內心的。組織不能僅僅體現溫情,組織管理者應授權徹底,激發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潛能,從而充分發揮員工的價值創造,從而凸顯企業與個人之間, 組織與團隊之間“權”、“責”、“利”平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知到:“雙童”的“家文化”本質上是建立在員工和組織共同創造的基礎之上,離開了創造和彼此奉獻,所謂的人性關愛是得不到基礎支撐的,企業必然會走向衰弱、死亡!“雙童”業已形成的“家”就不復存在!
基于理性的認知,我們可以得出:“雙童”不是你的家,“雙童”本質上是所有員工以創造價值獲得生存為最高追求的平臺,而不是休閑和養老的地方。
所以,樓仲平非常理性的引導員工認知:“‘雙童’不是你的家、沒有‘動力’請回家!”親愛的粉絲們,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