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
一杯奶茶喝不完要怎么分類?
一頓飯吃完,
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
……
“你是什么垃圾?”
誰能想到,
這直擊靈魂深處的拷問,
有一天會成為人們的日常。
垃圾分類已在各大城市普及,
成了全國人民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實際上,“雙童”早在十多年前就實施了垃圾分類。近段時間,浙江衛視、義烏電視臺等各大媒體記者前來雙童采訪“垃圾分類經”。一時間,“雙童”成了垃圾分類企業網紅代表,快來看看吧!
十年續寫垃圾分類經
“雙童”再次進入“網紅圈”
◆ ◆ ◆
來源:浙江衛視新藍網 記者:王盼盼
前些年,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童”)因為一本“治水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企業前來考察學習。近段時間,這家企業再次以一本“垃圾分類經”走入人民的視野,成為熱門詞匯——垃圾分類,企業網紅的代表。
“雙童”是一家全球“單打冠軍”企業,每天有1.7億根吸管銷往世界各地。當我們走進 “雙童”廠區,第一感覺便是舒適。這種舒適,也許來自錦鯉嬉戲的觀賞魚池,或是樓頂瓜果飄香的屋頂菜園,亦或是十分清爽的廠區道路。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詳細解了“雙童”的“垃圾分類經”。
1
“五個碗”,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每天中午11點,是“雙童”員工午餐時間。員工餐廳布局并不顯眼,但環境整潔、員工用餐井然有序。每位員工取過一個托盤,從窗口依次拿好五個碗,包含三菜一湯一飯。
“用晚餐后,食物殘渣和湯汁倒到泔水桶,餐巾紙丟進專用垃圾桶,飲料罐放入旁邊的塑料筐,碗統一放到藍色筐,筷子放進一個白色的小塑料筐。最后,把托盤用自來水沖洗一遍,按要求放到水池邊的指定處?!眴T工孫天磊說。
孫天磊是“雙童”的新員工,剛剛入職一個月。她告訴記者,“五個碗”是雙童員工的餐具標配。自從來了公司,她也慢慢養成了拿五個碗的習慣。在這里,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已成為每一名員工的日常習慣。
2
循環再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節省企業成本
“雙童”“五個碗”里的垃圾分類學,并不止于餐后垃圾分類,還包括前端的廚余垃圾分類,以及廠區綠化植物垃圾的分類,可以統稱為生物質垃圾分類。
“雙童”總經理助理毛斌介紹,食堂員工處理食材產生的廚余垃圾,廠區綠化區的殘枝、落葉,以及40多棵觀賞性柚子樹自然掉落的數千斤柚子,經過科學處理可轉化為非常有用的物質——肥料。
“雙童”的園林崗位配有兩到三人。他們負責將修剪綠化植物產生的樹枝、樹葉,用木條粉碎機粉碎。之后,碎末和部分廚余垃圾、柚子等一起,被投入堆肥發酵池。
目前,“雙童”的堆肥發酵池每年可實現生物質發酵60立方米左右,產生60噸左右的生物有機肥。發酵好的有機肥,由專人運送到菜園和綠化園林區域,當作果蔬肥料。
“雙童”一期廠區的樓頂有個菜園,種有西瓜、石榴、黃瓜等20多種果蔬。等果蔬生長成熟后,允許員工免費采摘、品嘗,或是提供給食堂制作各種菜肴。由此產生的廚余垃圾,又可以進入下一個生物質垃圾分類處理循環。
3
完善后勤管理,做好垃圾分類生活篇
經過十年的摸索,在生活垃圾分類上, “雙童”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雙童”后勤科科長馬夢麗介紹,廠區公共區域共安置了四套垃圾筒,每個員工寢室和辦公區域配置小型垃圾筒。這是廠區生活垃圾分類的第一步。
保潔員再集中把所有垃圾定時收集到廠區垃圾處理中心,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進行初步分揀。五名保潔員輪流,每人負責分揀一周。最后,后勤人員將可回收垃圾稱重,出售給廢品收購站。對于不可回收垃圾,聯系垃圾處理機構前來清理。
“目前,廠區的可回收垃圾占所有生活垃圾的三分之一左右。后勤科出售可回收垃圾的收入,可以填補不可回收垃圾的清理費用。有時候略有盈余,還可以給保潔員額外購買一些生活用品。”馬夢麗說。
4
十年堅持,廠區基本實現廢棄物“零排放”
“雙童”自2009年實施垃圾分類以來,通過生物質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這“兩個循環”,基本實現廠區廢棄物“零排放”。
“這個過程中,我們先從硬件入手,再通過教育,然后形成氛圍,一步一步做到位。”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告訴記者,只要到“雙童”工作,無論現在是100號員工,還是發展到1000號員工,我相信,只要我們把員工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習慣等方面改變過來,要做好垃圾分類這個課題就并不難。
另外,作為即將投入使用的二期廠房,雙童吸管在垃圾分類上也有了新的辦法。
在員工宿舍,垃圾分類再次升級,擺放五到七種垃圾箱,每個樓層分開,貼上標識。垃圾袋定制,塑料袋在垃圾箱上,有一個鋼網,大家都能看到什么是紙、什么是塑料、什么是金屬一目了然。樓仲平表示,希望未來幾年,“雙童”能夠把廠區的垃圾壓縮到10%,剩余的90%通過分解,達到回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