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讀
4月18日晚6:30,“雙童”第273期行政學習會在九樓閣舉辦!“雙童”樓仲平和員工們分享《真相往往在眼睛之外》課程,并引導員工們通過思考、互動、分享認知:在眼界之外還存在一個宏大的天地,用“思想”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
戳視頻看精彩課程片段:
https://v.qq.com/x/page/t08628ntcec.html
學習課程:《真相往往在眼睛之外》
首先,樓仲平通過物理學向大家解釋:我們所“看到”的事物都是通過光線折射看到的,實際上這只是事物的表象。那么,我們到底應該通過什么方式去尋求“真相”呢?
樓仲平通過“雙童”的圖集案例,引導大家認知到,原來平常司空見慣的思維認知并不一定是正確的。隨后,樓仲平通過一棵樹的圖片,再次引導大家思考:我們通過圖片能看到樹的樹干、樹枝、樹葉等等,但是真正決定這棵樹的樹根,卻并不能直接看到。
所以,看不到的東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反而往往是事物的根基和底層邏輯!實際上,每個人都天然處于自己的母體文化之中,對于外域文化需要打破母體文化的遮蔽再通過深度學習而獲得,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狀態和文化結構,獲得多元文化思維!
我們在看待事物尋求“真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轉換視角 ,突破遮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真!
而在當今的大環境下,由于習慣和母體文化的原因,我們中國人很容易受自己本能、直覺和意志(欲望)等心理作用的影響,容易忽視客觀的依據而憑感覺做事。這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樓仲平又以“雙童”案例來說明:“雙童”現在每天都會有參觀接待活動,但如果我有時間跟參觀團隊交流,我都會引導大家‘破戒’,引導大家要通過現象看本源,要了解‘雙童’為什么會這么做,企業這樣做的底層邏輯在哪里?一味照搬仿制是沒有意義的!
最后,“雙童”樓仲平 也做出總結:我們日常所見都是以往經驗的“感性認知”,其真實機理卻隱藏在背后的邏輯中。唯有透過經驗,用逆向思維來深度思考、反向追問,突破你的“感官”,用“思想”才能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
互動分享,思維碰撞
課程分享結束后,我們進入了下半場的“刻意訓練”環節!
首先,主持人通過分組小游戲將所有同學分為七組,讓同學們找到自己的小組展開討論。
與此同時,我們給每個小組都分發了便利貼和海報,讓每個小組成員將自己的觀點提煉記錄下來,方便大家共同分享和記錄總結。
各個小組在復盤過程中,讓每一位成員開動腦筋、總結觀點、自我分享,最后提煉匯總出本小組的觀點,派出代表上臺分享,從而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思想交流和思維碰撞!
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新員工們也敞開心扉,融入集體,分享自己的所學所想,老員工和新員工們坐在一起,不斷進行思維碰撞,現場可謂是不斷閃現“智慧的火花”!
究竟大家分享了哪些精彩內容呢?快來看看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吧!
>>> 真相往往在“眼睛之外”
“我們通過五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實際上只看到了表面的一部分,沒有看到深層次的一面。
比如,“雙童”的員工餐廳,你可能會覺得一張桌子將近2萬很貴,但你沒有想到這張桌子不僅10年以后不會壞,還能增值,最主要的是讓員工更加珍惜,避免了破窗效應。所以,我們要透過現象去看本源,了解事物的底層邏輯。”
>>>> 母體文化
“母體文化是與生俱來的,是基因里天然擁有的,我們從出生到現在所接受的大部分知識都有著深深的母體文化烙印。
實際上,我們去上學,去學習外部新的知識,去感受新的世界都是打破母體文化的過程,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狀態和文化結構,得以在社會上更好生存。”
>>> “經驗”是實操,知識才是“原理”
“我們學進去再多的都是知識,把它用出來才是屬于你的。經驗通過重復做一件事情就能獲得,而知識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我認為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或在做一項工作時,要不斷地追問和反思,要明白為什么這么做,從而看到表象背后的原理和邏輯。”
>>> 跳出舒適圈,才能得到成長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狀態:不愿意改變,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適區,成為了一只溫水里的青蛙。
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心態。來“雙童”就職之前,我也想過改變,但考慮到自己的年齡又怕重頭再來。我很慶幸最后自己勇于改變,沒有成為溫水里的青蛙。我覺得我們都應該踏出自己的舒適圈,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 自己認為有效的學習基本上是“無效學習”
“大多數人的知識獲取方式都是在舊有的通道中,這樣積累只是增加信息量而已。今天的學習會可能有人覺得對自己來說是無用知識,但實際上如果你只學習自己認為有效的知識,會封閉在自我認知的通道中。唯有跳出自己思維的洞穴,接觸更多‘你所不知’的外域知識,才能得到更多提升。”
突破感官,用“思想”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通過今天的學習會,同學們通過學習、互動分享不斷進行思維認知升級,不少同學表示這樣的思維碰撞課太有趣了!
親愛的粉絲們,你們對今天的話題有什么感觸嗎?快來和妞互動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