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讀
前段時間,“雙童”樓仲平作為改革開放40周年創業創新人物,接受了義烏電視臺商貿頻道商貿信息聯播的采訪。他在節目中分享了改革開放40年來,自己從“雞毛換糖”到創辦雙童吸管的創新創業過程,一起來看看吧!
樓仲平:從末代貨郎到建立“吸管王國”
https://v.qq.com/x/page/g0818bur5u4.html
(視頻來源:義烏電視臺)
新聞文字篇:
口述:樓仲平
雞毛鴨毛甲魚殼收啊……
1979年,我搖著撥浪鼓跟著父親去江西弋陽“雞毛換糖”,希望能夠吃上白米飯,改變當時的生存環境。
兩年后,我就建議我父親去城里“雞毛換糖”,城里人多,能掙的錢也多。到了江西景德鎮之后,我們發現菜市場門口有人鋪了一塊塑料布,上面放著義烏的小百貨在賣。
我覺得這個生意肯定比“雞毛換糖”更能賺錢,所以,我和父親也從義烏進了一批小百貨,放到菜市場門口賣。在這個過程中,從挑貨郎擔到擺地攤,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創新”。
在我回到義烏之前,經歷了擺地攤、賣氫氣球、搞有獎銷售、弄養殖等二十多個行當。1991年,我回到義烏時,義烏第四代小商品市場也已經建好。當時,我家里傾其所有,用2000元租了半個攤位,抽簽時抽到了日用百貨。于是,我就找到了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用品,通過兩年的時間,把塑料吸管賣到了義烏市場的銷量NO.1。
1993年年底,義烏市政府引導工商經營戶“以商轉工”,“以貿轉工”,“工貿結合”,鼓勵個體戶做實業加工。當時,大家都不看好吸管這個產品,因為吸管算的上是義烏小商品當中最難做的生意,但我在創業前期經歷了二十多個行當,在不斷的選擇和放棄中遭受了多次挫折,所以我依然選擇扎根于這個行業。
25年過來,我不斷的認知,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再通過實踐,通過不斷的提升,推動企業的發展。
比如,現如今很多國家都開始禁用塑料吸管,這對生產吸管的企業造成極大影響。但“雙童”從2005年開始,就研發了生物質可降解吸管。今年,生物質可降解吸管的產能占比將會達到“雙童”的55%左右,達到“雙童”產能的一半。但如果我們在2005年時沒有研發可降解吸管,沒有在2006年形成產能,在面對今天社會的變化時將會措手不及。
▲45天即可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的“雙童”生物質可降解吸管!
比如,從1997年開始,“雙童”持續的扎根于標準的起草和制定,先后主導起草了《聚丙烯飲用吸管》的企業標準、行業標準、浙江制造團體標準、中國國家標準、ISO國際標準等國家級標準的編制工作。“雙童”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已經達到了將近200項,所有的知識產權占整個吸管產業的三分之二,從而牢牢掌握住全球吸管行業發展的脈搏!
前段時間,“雙童”第一期股權激勵大會召開,12位核心員工成為“雙童”的新晉股東!這批股東是繼我們夫妻兩個之后第一批有干勁、有激情、有夢想的合伙人,是“雙童”繼續再造的新鮮血液。我們始終讓企業處于一個高度的動變當中,始終在時代轉變之前實現自身的轉變,這就是“雙童”目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