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播出《愛評論:新時代百人對話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輯。其中,也播出了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對話“雙童”樓仲平的專訪節目!
今天,吸管妞和大家分享第三期:把制造業企業做成百年企業!
本期主題:
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對話樓仲平
陳愛海:“雙童”注重質量、創新、員工關懷…… 雖然這些對企業來說有好處,但很多企業覺得成本太高不愿意增加成本,你怎么看?
樓仲平:成本和產出效益有關,沒有產出一分錢都是高成本。“雙童”整個工廠就像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員工用的所有硬件都按高標準配置。所以,許多人到“雙童”改變了對義烏企業的認知,很多外國媒體到“雙童”改變了對中國制造的認知,他們原來極難想象一根吸管可以這么做。
樓仲平正在分享中
從企業經營的廣度來說,我們不能只看眼前。制造業要做好一定是百年企業,做一根吸管和做手機沒有什么區別,商業的本質是一樣的。很多人投入成本考慮的是兩三年,“雙童”考慮的是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于百年以后的事情。所以,我們廠區配備了最好的硬件,投入的設備是最好的,給員工用的硬件都是最好的。
比如說,我們在2003年的時候給員工用的水龍頭原本5塊錢就能解決,但是我們配置了565元科勒牌水龍頭,十多年過去至今沒有壞過一個。但如果換成普通的幾十塊錢的水龍頭,每年更換維修,就產生了水資源浪費、人工資源浪費、破窗效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成本遠遠大于565元一個的水龍頭!其間邋遢的環境因素、低質的生活氛圍、產生的破窗效應給員工造成長期負面的影響,實則就大大高于企業一次性投入優質硬件的成本幾倍。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越是低劣的投入,產生的邊際成本就越大,一次性給員工投入更高質量的軟硬件設施,從管理上講,成本反而更低。
除了水龍頭,“雙童”很多硬件也都是十四五年前投入的,但現在看著仍然極為精致,從而產生一種正向效益:企業投入,員工珍惜,成本下降。
陳愛海:聽說“雙童”的員工餐桌要18000元一張?
樓仲平:我認為員工公共用的東西一定要比我用的東西好。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給員工用的東西有一個原則:除非用榔頭拿來砸,否則是不會壞的。
所以,“雙童”餐廳也配備了優質硬件,每一張餐桌重達四五百斤,由“木中之王”的柚木(也稱胭脂樹)定制而成,兩三年油漆刷一次就和新的一樣。這個餐桌再過50年還會越來越值錢,你說它是省錢還是費錢呢?
?了解《愛評論》節目及陳愛海老師
《愛評論:新時代百人對話錄》,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與100位決策國家前途、研究改革發展、關心社會民生、挺立時代潮頭的人物,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展開對話,引領方向、引導輿論、引發思考,彰顯國家電臺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
陳愛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評論組組長、晚間新聞部主任,是央廣的主要領導和臺柱子。1996年至今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近兩年撰寫并發表數百篇財經評論,每年兩會期間和十九大期間,開設個性化專欄《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