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播出《愛評論:新時代百人對話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輯。其中,也播出了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對話“雙童”樓仲平的專訪節目!
今天,吸管妞和大家分享第二期:專注吸管25年,不是傻傻的堅持!
本期主題:專注吸管25年,不是傻傻的堅持
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對話樓仲平
陳愛海:吸管的利潤僅為0.0008元,這么不起眼的產業“雙童”做了25年,還做到了行業領導者,實在不可思議。
樓仲平:“雙童”做了25年吸管,很多人覺得我是個“工匠型”和“專注型”的人。但我想說僅有“工匠精神”是不夠的,僅有專注也是不夠的,傻傻的堅持會傻傻的“死掉”!“雙童”做了25年,絕非傻傻的堅持到今天,而是通過不斷創新轉型,不斷思維迭代,從而尋求差異化,從而讓“一根吸管”越做越精彩!
“雙童”真正的創新從思維創新開始,思維創新了,一切的經營管理活動都是創新。“屢戰屢敗、屢敗屢退、屢退屢轉、屢轉屢升”是媒體對“雙童”的總結,也就是別人做的我們逐漸不做了,我們做的別人一定做不了, 從而運用差異化創新思維,把一根小吸管做到高大上。商業的核心是尋求差異化,尋找新的空間,打造一個新的維度,走向一個更高的產業發展水平。
比如,塑料吸管會產生白色污染,從去年開始,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始禁用塑料吸管。實際上,“雙童”早在2005年就意識到塑料吸管并不是一個環保的產品,這個產業不可持續。
所以,“雙童”2005年就開發研制出了一款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生物質可降解吸管,這種吸管在可堆肥條件下45天就可以化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另外,我們也在開發紙漿吸管,從而避免塑料吸管產生的白色污染問題。
現在,我們塑料吸管的產能下降了一半多,但可降解吸管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占據了我們半壁江山。如果我們十多年之前不準備這條曲線,十多年前沒有這種思維,那我們今天就死定了。
陳愛海:可降解吸管的成本上升,沒有對市場造成擠壓嗎?
樓仲平: 我們現在可降解吸管的銷量比原來十二三年的總量還多,商業注重成本,十幾年前我們開發的可降解吸管成本太高,顧客不能接受。現在是產業性的變革,可降解吸管成了趨勢。我們企業雖然遇到了產業發展的革命,但我們將危機轉變為機遇,最終讓企業逆勢而上。
陳愛海:說起質量,海爾張瑞敏砸冰箱讓人印象深刻,聽說您還有火燒吸管的故事,“雙童”對一根小吸管的質量把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樓仲平:一般的思維都是吸管沒有什么質量可言,這種思維在商業發展初期時是可以接受的,但隨著商業成熟競爭環境加劇的條件下,人自然會選擇更好的產品,我們有了強烈的危機感。
十多年前,由于日本市場對質量的要求很高,我們吃了很多苦。“雙童”好不容易開發了日本客戶簽了訂單,六個集裝箱運到日本,客人卻投訴里面發現一根頭發,采購商要求全檢。但全檢的費用比吸管本身還貴,我只能同意在日本就地銷毀,還額外支付了17000美金的銷毀費。
緊接著,我將還未出港的兩個集裝箱從寧波港運回“雙童”,當著所有員工的面,一把火全部燒掉。這把“火”讓員工們記住,今天,我們告別以往的認知,重新開始!
結語
想收聽更多樓仲平的專訪節目,快可以下載“蜻蜓FM”APP,搜索“CNR經濟之聲”收聽,請大家多多關注聆聽哦!
?了解《愛評論》節目及陳愛海老師
《愛評論:新時代百人對話錄》,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陳愛海與100位決策國家前途、研究改革發展、關心社會民生、挺立時代潮頭的人物,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展開對話,引領方向、引導輿論、引發思考,彰顯國家電臺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
陳愛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首席評論員、評論組組長、晚間新聞部主任,是央廣的主要領導和臺柱子。1996年至今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近兩年撰寫并發表數百篇財經評論,每年兩會期間和十九大期間,開設個性化專欄《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