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職業經理人常出現的問題是“水土不服”
職業經理人時代來了?
◆ ◆ ◆
文 | 羅西 《創業天下》
前幾年就有人喊,未來10年,中國民營企業將進入企業接班的高峰期。有個公開資料顯示:在我國,90%的企業主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而另一方面,82%的子女卻不愿繼承父輩的事業。
特別是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職業經理人正在我國企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多民營企業選擇職業經理人接班。其實,現在一些新企業,創始人很年輕,更不用說到了退休年齡,就開始把擔子交給職業經理人。
那么,企業該選什么樣的職業經理人?
人品是企業選擇職業經理人第一要求,包括忠誠、可靠、可信;其次,是稱職、盡責,要求職業經理人既有能力又盡心盡責去工作;三是與業主關系要融洽穩定,穩定性很重要;此外,企業還可根據需要,設定一些特定要求,選擇職業經理人。
企業又該到哪里去尋找職業經理人?這可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的創始人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選擇,比如一同奮斗的伙伴;有的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尋找,如獵頭公司;還有是到人才市場去尋找,這種選人方式,中小企業較為合適,但這種方式需要當地相關組織對進入人才市場的人才作出測評,供企業選擇。
選對職業經理人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很多棘手問題,如企業內部傳承發展問題、沖刺業績目標、主導企業轉型等等。但是,企業應首先明確沒有職業經理人是萬能的,其不能保證解決企業存在的任何問題。
職業經理人有不同的能力傾向、價值觀和擅長領域,如果企業決定引入職業經理人,就一定要明確職業經理人要幫助企業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選對職業經理人。
企業應根據需求慎重選擇和引進職業經理人,尤其是外部引進的職業經理人。即使職業經理人有著耀眼的學歷和經歷,有著超群的能力,如果不“合宜”,也是大白菜被豬拱了。
“雙童”經驗:
持續創新,再造經理人,解決二代傳承
全球飲用吸管行業領導者“雙童吸管”的創始人、董事長樓仲平,也談了這個問題。
1994年創辦的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發展道路可圈可點,企業創新性與威望同行業里應是世界典范。更可貴的是,幾年前,樓仲平就成功地卸下總經理職務,有戰略眼光、有博大胸襟。
樓仲平早在5年前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并發表了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其中提到了3個關鍵詞“持續創新,再造經理人,解決二代傳承。”
樓仲平坦承,“集權”不一定是傳承的死敵。目前中國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夠成熟,你過早地授權給經理層也容易出問題,以至于大多數老板將企業的經營完全放手給職業經理人還沒有信心。
“我不認為集權一定是傳承的死敵,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每個企業各有最優的選擇項:傳承無定式,不能一概而論。對較大的企業來講,整體來看職業經理人接班是最優選,如果是一個人接班,確實會像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所說,接班人‘不是神仙,沒辦法’。特別是,我們第一代企業家經歷了從創立到發展、壯大的整個過程,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么多經驗,未必能承受那么大的壓力,團隊對他的黏性還不如創始人。這決定了他接這個攤子要比創始人承受的壓力更大,遇到的問題會更多。當然,經理人團隊接班,創始人肯定要放棄一部分權益,共同把蛋糕做大,大家才能拿到更多,但中國民企的很多老板不懂得放棄。”
2011年之前,在“雙童”,很多東西是樓仲平一個人在推動。2011年新的團隊組建后,很多事情就從原來的自上而下變為自下而上的推動。2015年,30歲的李二橋成為總經理。
“當時,我就明確提出,李二橋,不僅是CEO,將來干得好也可能是公司的接班人。他是農村小伙,2001年初中畢業后到‘雙童’做操作工。他是我在十五年的時間里一步步‘帶’出來的。選擇李二橋做總經理,我是經過長時間考量,尤其那4年,他跟我一個辦公室,我幾乎天天在觀察、了解這個小伙子。他勤奮、踏實、懂技術,在公司任勞任怨,從未計較個人的眼前利益,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我覺得將來把企業交給這樣的人,放心。”
據悉,現在公司有二三十個中高層,平均工齡10年以上,年齡30歲左右,都是樓先生一個個帶出來的,雙童”做的吸管是一個比較偏門的行業,沒有行業的通用性人才。
“所以,我們基本不用空降兵。這批人是我帶出來的,就深受我的影響,在乎工作、可以放下身段,整體素質遠超第一代管理者。這批第二代管理者培養起來后,至少打開了‘雙童’未來二十多年企業持續發展的窗口。”
10多年來,樓仲平已經養成習慣,“授權徹底,不會拖泥帶水。
近10多年我基本不下基層、車間,也沒有把大量時間花在生產和銷售上,我關注的是數據考核、教育引導和規則機制的建立上,從而培養團隊的自主意識,鍛煉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解放自己,打開視野,看得更遠。
關于股權:方向很堅定,過程會很謹慎
隨著年齡的增加,風險越來越大。樓仲平考慮來考慮去,決定內部培養接班人,其中4、5個形成核心層,有的會變成股東,過程可能比較長,但方向確立了。至于子女的定位,控股股東,或股東。如果實在沒地方去,可以到企業當執行董事。
“這個事情,不僅我要想清楚,家人也要想清楚,股權改造方面相關的人都要想清楚。思考就需要3、5年,通過5年、10年,甚至15年的時間逐步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團隊,讓他們有承受的能力。股份不是白給的,要花錢買。所以必須要讓核心團隊先富裕起來:先富才有股,這也需要時間。所以,這會是個漸進的過程。
“我一直堅持把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心做小,穩步發展,活著很重要。在新老交接過程中,實現平穩發展。”
他說,無論兒子來與不來公司,實際運營者,都是現在的團隊。家族控股、職業經理人接班,這是“雙童”的最優選項,但對其他企業未必最合適。
“到第三代,我們家族就未必要控股,變成小股東也正常。這里面始終要把握一點的是,企業利益大于家族利益,企業好了家族自然會好,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家族利益。一般來講,企業的創始人總是希望企業能持續地傳承下去,而這里所指的“傳承”并非一定要子女接班,我認為這才是理性的商業思維。”
(此文略有刪減)